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固体矿产资源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B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应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之“ 固体矿产资源业”的行业信息披露要求。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主营产品分别为锂精矿、锂盐、锂电池设备,均属于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自然界中,锂资源主要以锂辉石、锂云母、锂黏土、透锂长石、磷锂石矿等形式存在,盐湖及海水也是重要的锂资源来源。从目前锂资源的供给来看,主要包括盐湖卤水提锂和锂辉石、锂云母等矿石提锂。
全球锂资源分布集中度下滑且分布极不均衡,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于2024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总量增至1.05亿金属吨,锂资源储量增至2,800万金属吨,全球锂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美国、玻利维亚及中国,资源量合计占比约80%,但玻利维亚和美国锂资源还没有大规模开发。
中国的锂资源占全球约6.5%,中国已探明的锂资源(金属当量)储量约为680万吨。其中盐湖资源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0%,矿石资源约占30%。其中,盐湖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两地,锂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而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锂辉石矿区为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固体锂辉石矿区。
我国供给量最大且最具开发潜力的锂矿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四川省锂矿探明锂资源储量按氧化锂计约189万吨(折LCE约468万吨),且目前达到勘探程度的资源占比仅31%,增储空间广阔。目前四川省已投产锂矿主要有两个,一是本公司康定市甲基卡134号矿脉,目前具有105万吨/年矿石开采能力及45万吨/年矿石处理的选矿能力;二是盛新锂能002240)拥有的业隆沟锂辉石矿,目前原矿石生产规模为40.5万吨/年。另外,川能动力000155)和雅化集团002497)拥有的阿坝李家沟锂辉石矿项目即将建成,天齐锂业002466)拥有的四川雅江措拉锂辉石矿项目尚未建成。
随着锂开采供应多样化,全球锂及衍生物的产量集中度在缓慢降低,但澳大利亚仍是全球锂资源供应的主力国家。2023年,全球锂精矿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但中国、智利、津巴布韦和阿根廷也出现了强劲增长,其他地区的一系列规模较小的生产商也实现了产量的增长。
我国作为最大的锂盐生产国和锂盐消费国,尽管中国锂资源量位于世界前列,且资源品种相对丰富,但是相对于中国锂盐的生产能力,锂原料对外依赖性较高,2023年我国锂原料约57.5%依靠进口。据海关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401万吨,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等国,同比增长约41%;净进口碳酸锂14.91万吨,同比增长约18.6%;净出口氢氧化锂12.62万吨,同比增长约39.8%。简单折算,2023年我国进口锂精矿量生产的锂盐约占我国锂盐总产量的六成。
2022年以来全球锂资源争夺愈发激烈,各国对“白色石油”锂资源的稀缺价值愈发重视,其中,智利、玻利维亚、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将锂资源和石油一样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对锂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越来越严苛;加拿大、南美、津巴布韦等国已出台相应措施,提高外资对其本土锂资源的开发门槛,中资企业参与海外锂资源投资备受限制及排斥。而在国内,原材料焦虑在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不断蔓延,出现锂盐厂、电池厂、甚至新能源车企高价买矿及跨行业投资锂资源的现象,国内锂资源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标的,甚至不惜高价获取。根据2024年3月中旬新疆公共资源交易网公示结果,新疆尔自治区成功挂牌出让三宗探矿权,该三宗探矿权起始价合计769万元,成交价合计25.6269亿元。
由上表得知,2023年我国基础锂盐产能增加了83万吨,同比增加83.42%,远高于产量的增速;2023年度产能利用率46.85%,相比上年度66.69%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了19.84个百分点。产能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供需关系的变化,也造成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受新能源产业初期业务爆发节点影响,供应端国内外锂矿及盐湖提锂不断扩产,需求端增速不及预期,锂价下跌带来库存计提减值压力,中游电池厂和材料厂库存周期逐步降低,上下游产业链的采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锂电池材料行业面临巨大变化。
2023年全年行情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4月,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持续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数据逐渐放缓,碳酸锂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了下滑趋势,至4月底电池级锂盐产品价格跌至18万元/吨;锂精矿产品同样到了阶段性的低点约3,600美元/吨。4-7月在终端新能源汽车消费好转的背景下,碳酸锂的需求逐渐恢复,价格弹性显现,迅速反弹至30万元/吨左右宽幅震荡;作为原材料的锂精矿也平缓反弹至4,000美元/吨左右。自下半年起,新能源汽车增长放缓,储能表现不及预期,市场对供需关系转向过剩的担忧有所升温,碳酸锂价格开始从高位回落,中下游处于谨慎态度,采购趋向按需采购,锂价承压持续下行,至年底跌至10万元/吨;下半年锂精矿价格经历了比碳酸锂价格更大的跌幅,至年底价格下降到1,315美元/吨,至2024年初价格已急剧下跌至最低938美元/吨。
锂产品价格在报告期内剧烈波动,尤其是从年初至年末价格持续下跌了近80%,锂产品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也给锂材料行业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生产程序,一般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后处理(激活电芯)等三大步骤,前段极片制作涉及设备包括搅拌机、涂布机等,中段电芯组装涉及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等,后段后处理涉及分容化成、检测设备等。
锂电设备领域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场景为锂电池制造。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的重要组成,车型丰富多样,技术持续创新,带动了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同步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产业优势。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出货630GWh,同比增长31%;带动国内锂电池总出货885GWh,同比增长34%,出货增速均超30%。
据GGII预计,国内企业方面,到2025年,预计比亚迪002594)包括“刀片电池”在内的总产能达到600GWh、宁德时代300750)产能在2025年将提升至600-700GWh(含合资)、中航创新“十四五”期间产能超过500GWh、蜂巢能源“十四五”产能规划为600GWh、国轩高科002074)计划在2025年实现300GWh年产能,以及预测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有望接近45%,意味着中国锂电池设备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从国内刀片电池产能与企业数量看,GGII预计,未来2年内中国新规划的刀片电池产能将超200GWh,将超10家电池企业(含主机厂自建)布局刀片电池;从生产工艺看,未来刀片电池的生产有望集中采用叠片工艺,随着产能释放,将带动国内相应叠片设备市场规模超15亿元(以每条产线万元算)。
未来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趋势下,随着麒麟电池、M3P电池、4680电池、神行电池、凝聚态电池等一批新型电池不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高压快充技术路线的确立以及充换电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也将带动动力锂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GGII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半)固态电池的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98GWh,落地产能接近15GWh。2023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2GWh(含实验室、不良品等),主要应用在军工、数码、储能等领域,同时在乘用车领域有少量车型实现装车验证。若结合头部主机厂规划及路测情况的角度去看,预计2024年国内市场仍有3-5款新车型释放,(半)固态电池将被作为车企品牌的旗舰车型代表技术而实现新一轮增量。上述刀片电池及(半)固态电池若有新增新型工艺或新增锂电池制备产线,国内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释放巨大空间。
锂作为“工业味精”、“白色石油”和“二十一世纪的能源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玻璃、陶瓷、化工、医药、润滑脂、电池、电子、机械等领域。作为最轻的金属,锂在金属中比容量最高、得失电子能力强,因此锂又是电池的理想材料,是天生的“能源金属”。目前锂电池作为电能储存的主要工具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交通工具及储能等领域,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发展较快,其中,新能源汽车是锂电池需求的主要动力,未来储能电站及5G基站等储能方面的需求潜力巨大。
2023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4.8%,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由此证明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并能提供新能源汽车增量,受益于全球电动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实现海内外共振。
根据中汽协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将达到约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展望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仍维持较高的增长速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人民币。电池环节,2023年1-12月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435GWh。出口贸易持续增长,1-12月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61.0GWh,占总装车量比67.3%,累计同比增长42.1%;三元材料电池累计装车量126.2GWh,占总装车量比32.6%,累计同比增长14.3%。销量方面,1-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52.6GWh,占前12月累计销量20.9%。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27.4GWh,占比83.5%,累计同比增长87.1%;其他电池累计出口25.2GWh,占比16.5%。
结合前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情况,加之海外电动化趋势明确,体现出对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的需求持续提升,其对碳酸锂及锂资源产业形成了强大支撑,也为中国锂电池设备企业打开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225GWh,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电力储能锂电池仍占据超八成市场份额,2023年出货量达167GWh,同比增长超80%。2023年中、美、欧均公开宣布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过半,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如储能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国内电芯企业海外签约影响,在实际装机并网能力匹配前提下,预计2024年国内电力储能锂电池仍将维持较高增速。
对于储能领域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的数据同样也表明国内新型储能发展迅速,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3,000万千瓦,且2023 年新增装机规模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 260%;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 2023 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规划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 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总的来说,尽管锂价存在周期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下游终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未来的高成长预期是客观存在且可合理预期的,且综合新能源汽车出口及其他数据来看全球锂行业正在进入行业发展的上升期。
公司锂矿采选业务、锂盐加工及冶炼业务属于锂产业链的上游开采环节和冶炼环节,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属于锂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环节,锂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工、特种工程塑料、医药、橡胶、核工业、航空航天、金属冶炼、玻璃陶瓷等领域,受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国际国内经济周期的变化对这些行业的景气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对锂电池产业的周期波动产生间接影响。
从“十四五”规划以来,本轮周期锂价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锂精矿及电池级锂盐产品价格总体上涨;第二阶段为2022年3月至12月,前述锂产品价格呈现高位震荡态势;第三阶段为2023年1月至今,锂产品价格总体下跌。纵观前述这一周期,反映出锂价主要由供需决定,供需关系决定主趋势和持续时间,其次是锂价会受到产业链出于备货或抢占市场份额等需求,会将终端实际需求放大,集体的补库和去库进一步影响锂价。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数据均同比增加,但行业增速下降,市场多数研究表明认为未来2024至2025年锂资源供应可能由供需紧平衡走向过剩预期,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长期来看,新能源和储能产业仍在持续扩张,在锂价下行期间,锂资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拥有持续稳定的锂资源供应保障成为锂盐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融达锂业作为公司锂矿采选业务平台,其拥有的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矿脉是我国资源储量较大、开采条件最好的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是国内少有高品质锂矿资源,也是国内唯一在产的大型锂辉石矿山。目前融达锂业已形成105万吨/年的露天开采产能及45万吨/年矿石处理的选矿生产能力,为国内在产产能最大锂矿企业。
公司合并范围内的锂盐业务以长和华锂为运营主体,目前产能规模较小。联营锂盐企业成都融捷锂业规划产能为4万吨/年,已投产2万吨/年。若成都融捷锂业规划产能全部建成,其生产规模在国内单体锂盐厂中属于较大之一,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成都融捷锂业被授予“成都绿色低碳产业链链主企业”,目前成都融捷锂业拥有行业较为领先的生产线工艺技术以及环保排放技术,在保障产能的同时,能达到废水、废料零排放的标准,其废气排放也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东莞德瑞经过多年发展已在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锂电池工厂规划、工艺规划、整线规划设计的能力,可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东莞德瑞在报告期内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其锂电池设备客户主要为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其核心产品之一烘烤线在报告期内被评为东莞市“市级单项冠军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国家及相关部委陆续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和矿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对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固体矿产资源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产业主要布局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的中上游,包括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等,形成了从资源采选到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布局。公司主要业务为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主要产品为锂精矿、锂盐和锂电池设备。其中锂矿采选业务以自有矿山的锂辉石为原料,经过采矿、选矿生产出锂精矿,用于生产电池级锂盐,包括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原材料,电池级锂盐广泛应用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数码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未发生变化。
公司拥有康定市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脉的采矿权,具有105万吨/年露天开采能力及45万吨/年矿石处理的选矿能力,是目前国内唯一已进入供应渠道的在产锂辉石大型矿山。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制定矿山冬歇期后复产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复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教育培训及自查验收,最终顺利通过了由康定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现场联合检查并取得了复产批复,公司矿山于2023年2月10日正式恢复生产,也是公司建矿以来冬歇期结束最早的一年。
公司计划建设250万吨/年锂矿精选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资源产出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将大幅提升。报告期内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公司250万吨/年锂矿精选项目选址要重新论证。目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正在推动该项工作,选址尚未确定,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锂盐生产及加工业务主要有两部分,合并范围内的锂盐业务是从事粗制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的精加工提纯业务,产品为电池级锂盐,现有产能4800吨/年;联营企业的锂盐业务是采用锂精矿为主要原材料,经冶炼焙烧、化工环节生产出电池级锂盐,现有产能2万吨/年,自2021年8月20日起由公司受托经营。公司自有锂盐产能与联营企业锂盐产能合计2.48万吨/年。
报告期内,锂盐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给公司锂盐业务经营带来不利风险。为降低经营风险,公司根据市场趋势变化,调整锂盐业务经营策略,减少了锂盐产销量,同时因价格下跌导致存货减值较多。
公司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在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锂电池工厂规划、工艺规划、整线规划设计的能力,可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锂电池设备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生产线上偏后端和装配段的设备,其主要产品有移动仓储式烘烤生产线、全自动注液机、全自动化成机等。
碳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无色单斜晶系结晶体或白色粉末,由于碳酸锂性质稳定,易于运输,所用沉淀剂易得,产品回收率较高,因此盐湖卤水和锂矿制备的锂盐产品多为碳酸锂,再以碳酸锂为原料加工生产其它下游产品,碳酸锂作为最基础的锂盐,是锂产业下游和生产终端产品的必备原料。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主要用于合成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六氟磷酸锂等锂电解质材料,下游应用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3C产品、基站储能电源等行业。
单水氢氧化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白色结晶粉末,呈强碱性,电池级氢氧化锂主要用于高镍三元材料(NCA、NCM)方面,下游应用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基站储能电源等高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公司锂电池设备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生产线上偏后端和装配段的设备,其主要产品如下:
该生产线由东莞德瑞自主研发,全国首创,拥有20多项核心专利,具有多重业内领先优势,比如不需要干燥房,节能35%以上,能够杜绝真空放电等风险,有效提高设备稼动率,夹具和电池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性好,占地空间小,维护方便等。
该设备主要功能包括自动托盘上/下料、注液前扫码、注液前称重、真空注液、真空静置、真空封装、注液后称重、注液后扫码、绝缘测试、不良品自动排出等,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自动真空注液封装的批量生产。
主要功能包括弹夹上料、整形扫码、水车上料、热压化成、冷压定型、水车下料、下料定位、弹夹及电池扫码、弹夹下料、扫码/化成不良品排出等。该设备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化成、热冷压生产,不仅兼容客户提供的电池大小范围,还可兼容正反气袋、正反极耳、正反面扫码。
驱动公司业绩实现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的全面布局等有利因素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等不利因素。
随着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目标相继确立,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在2020年9月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进一步明确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政策,支持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从而对上游锂材料行业的发展和业绩实现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2023年6月,财政部、工信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延续,起到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作用;以及下半年陆续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相关措施, 能够促进智能有序充电推广,缓解部分地区车网矛盾。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3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不仅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出口数据也是逐年增长,随着2024年初正式公布的《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其围绕国际经营、国际物流、金融支持、贸易活动、贸易环境、风险防范相关方面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参与全球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蓬勃发展,加上储能、小动力电池及动力船舶、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自2021年起锂电池终端应用需求持续增加,带动正极材料产能释放。结合消费电子、储能市场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的市场规模显著扩展,终端应用需求扩容有望持续拉动“电池—材料(磷铁/三元/钴酸锂/电解液/金属锂)—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矿(辉石/卤水/云母)”整个链条的放量,推动锂盐及锂矿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公司与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均在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布局,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且互为上下游。公司主营包括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正极材料为主的锂电池材料环节。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公司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盈利能力,并能有效抵抗市场波动时的经营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锂化工产品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原材料之一,在 2021-2022 年期间价格呈现持续上行趋势,大量的企业和资金开始自主布局锂资源以及锂化工产品行业,使相关产能短期内快速增长,造成锂产品及锂材料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锂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受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锂产品价格呈现波动性,自2022年底开始锂盐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报告期内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价格整体下降约80%,锂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会使公司盈利空间被压缩,可能对公司锂盐业务产生不利的影响;锂盐价格波动也会导致锂精矿产品价格波动,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受行业变动及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公司主营产品收入和经营业绩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公司业绩变化符合本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矿山未进行矿产资源勘探活动,未发生有关支出。根据康定市、甘孜州自然资源局审查通过的《矿山储量年度报告审查意见表》,截至2023年10月底,公司采矿权范围内保有矿石量2,599.7万吨,动用矿石资源量34.3万吨。
近年来,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爆发,可持续的、稳定的锂资源(锂盐)供应,也是下游锂电池材料厂、锂电池厂、甚至是新能源汽车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拥有的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脉,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为2013年5月23日至2041年5月23日,开采深度为4,480米至4,164米标高,矿区面积1.1419平方公里,位于我国最大、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甘孜州甲基卡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区,矿山保有矿石资源储量2,899.50万吨,平均品位超过1.42%,部分矿体呈正地形地表,其本身南高北低,相对高差90米,适宜于采用露天开采。
公司锂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四川省,其中锂矿位于康定市,合并范围内的锂盐厂布局在都江堰,联营锂盐厂布局在邛崃市“成甘工业园”。公司新增规划在康定市建设绿色锂产业基地,扩大锂矿精选产能,进行尾矿加工及利用。一旦建成投产,锂精矿和锂盐产品的原材料由自有矿山供给,可节约大量的原材料运输费用;西部能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可为公司提供较为充足的能源保障;西部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西部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战略开发区域。国内主要以锂精矿为原料的锂产品生产企业也大多位于四川省境内,与融达锂业距离较近,有利于产品的运输。
除上述区位优势中提到的运输费用、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税收费用相对较低外,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成本相对较低;随着采选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锂精矿选矿成本将逐步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公司锂精矿整体生产成本较低。相比其他国内锂矿企业和海外锂矿企业,公司锂矿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均在锂电池产业链相关环节进行布局,互为上下游。目前公司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在广州南沙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使公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公司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以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正极材料为主,以镍钴锂湿法冶炼及深加工和锂电池设备为辅。公司将依托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和公司在锂电池产业链的完整布局,进一步打通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下游,有利于公司充分共享技术传承并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部业务板块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帮助公司保持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知识产权主要来源于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和锂盐生产及加工业务,相关子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知识产权11件(含软件著作权)。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夯实一个基础、打造‘三化’格局、建设‘四力’平台”的总体经营方针,围绕新能源材料产业核心业务,拓展夯实资源产业基础的经营策略,聚焦全年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全要素开展生产经营总结分析,提前筹划和科学制定各项生产计划,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业务生产。报告期内,受新能源锂电池材料行业市场环境影响,公司主营的锂精矿产品和锂盐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公司锂矿采选业务和锂盐加工业务利润下降;同时,联营锂盐企业利润也大幅下降,导致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前述原因共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11亿元,同比减少5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亿元,同比减少84.41%。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规模进一步增加,其中总资产43.94亿元,相比期初增加了1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2.20亿元,相比期初增加了4.20%。
报告期内,公司净资产收益率11.59%、总资产报酬率7.70%、销售利润率27.94%、每股收益1.4648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每股收益1.2897元,分别比上年度减少119.15个百分点、56.74个百分点、55.19个百分点、84.41%、86.28%。报告期内,公司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锂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公司产品利润空间大幅度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周转率0.3次、流动资产周转率0.5次、应收账款周转率5次、存货周转率4.3次,分别比上年度减少0.5次、1.5次、5.1次、5.6次。报告期内,公司营运指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产品销售及收款速度有所减缓。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24.91%,比上年度增加8.10个百分点;流动比率3.3倍、速动比率3.0倍,分别比上年度减少0.6倍、0.6倍。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仍保持较低水平,公司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锂矿采选业务于 2 月 9 日顺利通过康定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现场联合检查并取得了复产批复,创下公司建矿以来最早结束冬歇期的记录;全年围绕“抢时间、提效率、创产量”的经营发展方针,优化生产组织,着手推进选矿生产提质增效项目,注重产率提升,顺利完成2023年生产目标任务,锂矿采剥量、精矿产出量均同比大幅增加,锂精矿产量更是突破历史新高。
报告期内,公司锂矿采选业务累计采剥总量183.12万吨,同比增长9.90%;其中剥岩量142.93万吨、采矿量40.19万
吨,同比分别增长6.10%、25.91%。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生产锂精矿 6.49万吨(6%品位),同比增长18.01%。
经公司于2023年2月20日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公司投资1亿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融捷电源。融捷电源工商注册手续于3月10日完成,经营范围为开发、生产、销售二次充电动力电源正、负极材料。经公司于2023年4月26日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批准,融捷电源计划在广州市南沙区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逐步推进和落实项目建设条件,融捷电源已取得项目建设用地,并完成了桩基工程,开始主体工程、研究院等建设工作。公司将充分借助南沙的优势资源,继续通过建链强链补链、优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持续完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下游规划及持续打造链条化的新能源产业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核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复垦方案》,持续进行常态化、科学化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矿山修复成果亮点频出,得到主管部门的普遍认可。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共投入6,447.95万元用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海拔4,400米的高原复垦复绿面积累计达3,000亩,其中种草20万平方米,铺设草皮10万平方米,种植高原云杉5,000株、高山柳4万株、金露梅2万株,移植灌木10万余株。矿区生态修复成果进一步巩固。
公司充分重视投资者回报,在盈利且具备现金分红的条件下,持续向股东进行现金分红。2022年度,以前年度亏损弥补完毕的首年,公司推出每10股派发现金9.80元(含税)的现金分红方案,共计派发现金总额254,462,098.94元,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的比例为100%,现金分红金额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10.43%。2023年度,公司持续盈利,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3.00元(含税),拟派发现金总额77,896,560.90元,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的比例为100%,现金分红金额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20.48%。最近三年,公司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该三年公司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比例达34.52%。
报告期内,根据战略和业务发展及深化改革IT系统应用现状的要求,为规范财务核算、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和实现研、产、供、销计划一体化管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公司着力开展SAP 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项目的统筹建设工作。同时,还通过深化运用OA系统持续强化规范化管理和风控管理,加大力度推进公司治理、业务经营、投资建设等业务流程、制度健全修订并督促实施,完成了贯彻落实公司信息化和制度发展的前期目标。同时,为丰富投资者信息传递窗口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公司启用企业专属域名邮箱用于投资者关系管理。
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公司锂矿正式引进三维矿业工程软件,开展了矿山三维数字化建模工作,主要用于矿山工程技术管理,能够全面提升矿山生产管理水平,这大大提高了公司锂矿生产的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生产水平,不仅使矿山技术管理迈上新台阶,更为下一步计划编制、优化采场设计、储量核实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锂电池材料经历了整体下行周期,锂精矿及锂盐产品价格都经历了大幅度的下跌,公司应对锂产品价格波动行情,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坚持做强做优主营业务,整体上公司经营达到风险可控的局面。
经过多年的锂产业战略实施和业务布局,目前公司已形成包括锂矿采选、锂盐加工及冶炼、镍钴锂湿法冶炼及深加工、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设备多个环节的较为完整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布局和发展路径。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为立足新能源材料产业,不断进行纵向的延伸和横向的拓展,逐步扩大各业务板块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高科技领军企业,践行公司“致力以清洁、绿色、高效之能源造福于人类”的企业使命。
在新能源材料锂电池行业领域,资源、技术、资金、市场进入都是行业竞争的壁垒。开发中的锂矿资源属于稀缺资源,目前国内锂矿资源产量不足,锂盐生产所需原料精矿主要依赖进口资源。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越往下游延伸技术含量越高;无论是获取资源,还是新建下游工厂以及日常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端锂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生产厂家和供应商一般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相互依赖,新的供应商、新的生产线的产品进入市场需要长期的质量检测和质量保证体系才能获得认可。自公司进入该行业以来,公司在具有锂电池行业丰富运营经验和渠道资源的控股股东融捷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紧抓行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完成了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现有布局,进一步梳理和明确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随着公司锂矿资源稳定生产和经营,以及锂资源(锂精矿和锂盐)产出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在锂资源供给端的地位将会逐步凸显,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望快速实现。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努力实现企业价值、股东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公司将履行社会责任放在战略高度,在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追求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重视和兼顾全体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在具备分红条件的前提下,积极通过现金分红回报全体股东。
下述经营发展计划等前瞻性陈述,只是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预测,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各项重大事项的进展、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并谨慎投资。
2024年,公司将践行“行动策略落地之年”的总体方针定位,坚守“创新、进取、卓越、自信”的企业精神,围绕新能源材料产业核心业务,做好事业发展规划、事业落地和管理落地,以“全力打造三大竞争力,做价值创造型企业”为出发点,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信息化系统搭建、持续提升模式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及效率,以打造公司的产业链、创新和管理三大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发展赋能。
2024年,公司总体经营计划是:一方面立足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产业拓展,落实深挖锂矿资源现有产能规模,保障公司锂矿资源产出规模和锂盐供应规模,切实保障企业一定的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持续推进选矿扩产项目落地相关工作,争取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推进广州南沙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建设,力争2024年完成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公司总部与子公司经营配合以及信息互动,发挥公司在专业技术和资源上的积累优势,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落实“强化协同共享促进”管控要求,促进公司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4年,公司锂矿采选业务以“深挖潜能提升产量与指标、科学规范建设示范性绿色矿山”为经营目标,以“技术提质、管理提效”为经营方针,科学布置,统筹抓好“矿山建设、产能提升、技术提升、管理改进、团队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为公司产业链效应的发挥夯实资源供应的基础。同时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深化与产业技术相关研究院的交流合作,切实提升选矿产业工艺技术,为公司锂矿采选业务提质增效打好坚实基础。
2024年,公司锂矿生产克服了高原高寒等恶劣自然环境,创造了新的建矿历史上最短冬休期的记录,预计全年有效生产时间将比上一年有所增加。2024年,公司锂矿要着力于选矿提质、增效优化,主要措施为:对主要生产系统持续技改和管理优化,提升产能、生产指标和产品品质;加强设备维检,落实设备管理机制,提高设备运转率;通过管理优化,努力提升效率;通过选矿工艺优化,努力降低选矿成本;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升团队稳定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公司将继续推进选矿扩产项目落地相关工作,目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正在推动该项工作,公司配合进行方案的修改和论证,但选址尚未确定,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同时,公司还将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实现矿山生态恢复成效的提升,夯实绿色矿山发展基石。
自进入2023年以来,锂盐产品价格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为公司的锂盐业务经营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为合理防范或降低风险,经董事会审议通过,2024年公司将针对锂盐产品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通过期货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提高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锂盐加工及冶炼业务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紧跟和把握市场行情,充分利用好套保工具,保持一定的收入水平,争取扭亏为盈。
联营锂盐厂2024年要大力扩展原料锂精矿的采购渠道,争取成功开拓新的原材料采购渠道。继续采取“自产和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自产原料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补充来料加工业务,充分提高公司产能利用率。另外,完成对现有产线部分设施的技术改造和革新,进一步提高产线运转的可靠度及效率;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综合竞争力。
2024年,公司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坚持精准务实、稳健增长的经营策略,持续提升主力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存量格局、拓展增量市场、挖掘变量机会。
2024年,公司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要聚焦主力产品,提高烘烤机、化成机、注液机等主力产品的销售比重;挖潜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并开拓国际市场客户,逐步提高新客户销售占比;实行精益管理,优化流程,降本增效;提高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质量,打造良好口碑。另外,要继续强化研发和创新,搭建研发人才梯队,夯实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厚度,将研发能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在做好现有产品提升的同时,积极开发充实产品种类。
2024年,除当前业务运营外,公司还有在建新项目和投资计划,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公司最近四年连续盈利已经积累了较多现金,且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连续三年为正,公司具有维持当前业务和推进项目持续建设的资金实力。另外,公司现阶段经营情况稳定向好,财务状况、信用情况良好,银行融资能力增强,公司还将积极通过银行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
公司主要业务位于锂电池产业链,主要面临的风险如下,请投资者认线、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锂电池产业链的相关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锂精矿、锂盐和锂电池设备,目前动力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政策的支持对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上游供应商,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程度对公司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未来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锂电池材料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市场策略和生产规划。
公司锂产品主要包括锂精矿、锂盐等,产品销售价格不仅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还与全球经济状况、我国经济状况、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调整等密切相关。若上述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锂产品销售价格出现较动,特别是剧烈波动或大幅下跌的情况,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研发投入,提升技术优势和产品品质,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同时开拓价格更优惠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因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均在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布局,互为上下游,导致公司在不同环节均产生关联交易。公司锂精矿产量较小,主要供应联营锂盐厂的需求,暂无余量对外部单位销售,客户单一且为关联方。 因行业特殊性,锂电池设备企业均采取与头部电池企业绑定并深度合作的方式,导致锂电池设备企业对少数客户的依赖性增强;公司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目前规模偏小,主要战略客户为锂电池头部企业比亚迪,且为公司关联方。公司合并范围内的锂盐规模较小,也会供应关联方需求,导致公司锂盐客户数量较少且有关联方客户。因此,基于公司所处新能源锂行业的特性、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目前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公司业务运营存在一定的少数客户及关联方依赖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不存在排他性,可向全市场客户销售。公司将不断提升产能、扩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开发更多无关联关系的客户资源,降低少数客户依赖性和关联交易占比。
公司锂矿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当地自然、气候、环境等条件复杂;当地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人文、社会等环境也较为复杂,公司锂矿的生产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外部环境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生产劳动保护,应对高原高寒环境;并积极做好与当地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融合,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社区环境。
公司锂矿开发业务属于资源采选行业,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都有可能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矿山采选的环保成本可能增加。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遵守安全环保和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定期检修设备,排除设备隐患;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降低工作失误风险。
公司250万吨/年锂矿精选项目已于2021年完成项目备案,并于2021年7月完成了环评社会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报告期内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公司锂矿精选项目选址需重新论证,导致项目建设及投产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投资建设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已于2023年底开始建设主体工程,项目后续实施和建设存在一定的周期,项目建设进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可选消费指数报2789.0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比亚迪等
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纷纷出炉,47家公司净利翻倍,七彩化学增30倍,国航远洋增10倍
宁德时代: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31.36亿元 同比增长25.97%
停止Azure OpenAI个人服务?微软回应:中国大陆企业客户仍能继续使用
丁薛祥:加力提效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