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集团是国有控股企业,是在1976年建设的万吨小氮肥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集团,2020年加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集团目前总资产353亿元,职工12000余人,拥有基础化工、化工新材料、化肥、设计研发、化工工程等产业板块。
鲁西化工园区是鲁西集团有限公司品牌的重要载体,始建于2004年,地处山东聊城,园区面积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较为齐全、“煤、盐、氟硅和化工新材料”相互关联、资源循环利用率较高。拥有生产装置70余套,主要生产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尼龙6、双氧水、多元醇、高端新型制冷剂、甲酸等百余类产品。兼具“训鉴赛一体化的实训培训模式”、“基于实际应用的智慧管控平台”、“园区废水零排放”、“系统当家工程”特色亮点。被国家石化联合会认定为“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和“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
随着国内化工技术以及下游产品应用领域的发展,单套装置规模越来越大,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化工园区对于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集中治理、安全统一监管,以及事故应急响应和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特别是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世界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体化、大型化成为园区发展的趋势。
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完善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2010年起,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去入园”。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2016〕57号)、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2017〕77号)等多个文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鲁西集团在政府鼓励大企业走兼并联合发展路子的背景下,兼并了一些非常困难的企业,企业规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一个小氮肥厂一举发展成为全国特大型化工企业集团,曾遇到许多同行企业快速发展中所遇到的同类瓶颈问题:部分企业离城区较近,对城镇居民威胁系数大,下属企业产业分散、地点分散难于管理,化肥产业本小利薄,发展空间不大。2001年,聊城市政府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开始引导企业向县市驻地、工业园区集中,县(市、区)相继建立了工业园区,鲁西集团紧紧抓住这次机遇,以蓝威化工公司(原聊城化工厂)退城进园为契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大企业领办工业园”的号召,开始了“一次征地、整体规划、先建后迁、分步实施”的鲁西化工工业园的建设之路。
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壮大,需要统筹协调化工装置之间各种原料的协调,化工装置与公用工程的协调,实现装置的“安、稳、长、满、优”及较好的经济效益。靠人工协调、调度、对讲机喊话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口号,党的首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崭新命题。国家政策强力推进两化融合,《化工园区综合评价导则》《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绿色化工园区评价通则》等标准陆续出台,各地配套措施加快实施,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2105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提升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石化产业迫切需要加强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规定了化工园区设立、规划、布局和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指出“应当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集中布置、合理布局、产业关联、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完善的原则,依法规划和建设化工园区。”
2004年,鲁西集团顺应国家政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退城进园”号召,依靠自己的力量,滚动发展、关联延伸发展,从最熟悉的煤化工、盐化工做起,并布局了一批关联度高的化工产品,拉开了园区建设序幕。2016年响应国家号召,关停了市区的3家大型化肥企业,关停资产21亿元,占比8%,并承担了3600多人的再就业问题,实施退城进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园区遵循“一体化 集约化 园区化 智能化”的循环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形成了完善的“煤、盐、氟、硅和化工新材料”相互关联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实施集团化管控,实现人员、财务、原料采购、生产运行、物流、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统一协调管理与运作。多年来,坚持滚动发展、关联延伸发展,建成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产品关联度强、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的独具特色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具有“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一体化”、“训鉴赛一体化的实训培训模式”、“基于实际应用的智慧管控平台”、“园区废水零排放”、“系统当家工程”五大特色亮点。具体做法如下:
2004年初,鲁西集团成立了鲁西化工工业基地工程建设指挥部。从最熟悉的煤化工、盐化工做起,布局了一批关联度高的化工产品,立足化肥产业,又“走出化肥”,开始了企业的升级转型。至2008年,鲁西集团园区以“CO+H2”为原料,先后建成投产了年产30万吨合成氨、1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10万吨烧碱、8万吨氯化苄、8万吨液氯等装置,配套建设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水、电、汽等配套公用工程,顺利关停了蓝威化工、第六化肥厂两家城区企业,具备了年销售收入25亿元的能力,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化工行业同样受到严重的冲击,在危机中,鲁西集团领导班子大胆决策,依靠前期积累的团队和技术优势,抓住投资成本低的机遇和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机会,按照“弯道超越”的理念,加大投资力度,将产业结构继续向延伸化发展。
2011年,鲁西化工园区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园区化工生产装置可以提供合成气、合成氨、甲醇、尿素、三聚氰胺、氢氧化钠、氯气、各种品位的硫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磺酸、氯化苄、一甲胺、二甲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有机硅单体等30余种化工原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多项技术成果及专有技术,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际跨国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具备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条件和要素。
2012年,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政策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鲁西集团进一步对园区建设进行了定位:将园区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化工产业园区,创建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化工新材料),鲁西化工园区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阶段。2015年9月,集团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聊城碧水蓝天,成立“退城进园”企业转型工作部办公室,组织开展退城进园工作,2016年,鲁西集团下属一厂、四厂、二厂陆续实现全面停产。此时,园区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以煤化工为原料,建设气化炉、合成氨、甲醇项目,延伸产业链,建设MTO、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等;继续延链、补链、强链,扩大盐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品规模,续建了离子膜烧碱、无水氯化钙、己内酰胺、尼龙6等项目,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能力。
目前鲁西集团下属化工生产企业除第五化肥厂外,全部纳入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逐渐成为鲁西品牌的主要载体。依托这个园区,鲁西集团实现了城区化工企业退城进园,3600余员工全部妥善安置,无一人下岗工资福利不降;实现了从化肥到化工的转型升级,走向高端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之路,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从2004年资产31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增长至资产353亿元、销售收入318亿元的大型化工企业。
我们立足本地,坚守主业,十年如一日,持续推动建设鲁西集团特色的化工园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新装置的大型化、自动化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鲁西集团不断摸索,着手培养自己的专业团队。
一是不断储备和输入新鲜力量。自2004年开始与聊城大学合作,招收定向委培生,招收机械制造、化工工艺、仪表等专业人员;2011年进一步深化合作,校企双方共同成立鲁西化工工程学院,改革培训模式,开启了“双证”(毕业证+技能证)人才培养通道,为鲁西集团定点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支撑。累计培养会计、热能、建工、应用化工技术、自动化生成设备与应用、化工工艺、应用化学、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新员工2100余人。
二是持续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2016年,立足企业发展实际,高标准建设了国内一流的“集培训、竞赛、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培训实训基地,占地面积6500余平方米,建有8个功能区127个培训项目,建立特种作业培训机构,取得企业涉及5大工种24个作业项目的培训资质,拥有内部讲师200余名,可同时容纳400余人专业培训。实施了“理论与实践、实训与生产相结合,培训与鉴定、竞赛相融合”的“训鉴赛”培训模式,开展了新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及管理干部综合能力培训。为提高员工综合技能,由单一技能培训调整为“综合技能+素养”培训。建立34套“综合技能+素养”培训课程,编辑培训教材13套,开发实训科目120个,编制“知识+技能+素养”课件185个。
三是建立综合技能评价体系,实施企业自主评价。2012年,成立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21年,经聊城市人社局批准具有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质,具备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化学检验员等17个工种的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技能鉴定和评价资格。截止目前,拥有高级工4233人,技师72人,高级技师15人。
四是组织员工职业技能大赛,自2010年开始,鲁西集团自行举办了13届员工职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涉及生产各个岗位。通过以赛促训,培养高技能人才。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省和国家级大赛。近5年参加上级大赛共获得22次团体一等奖
鲁西集团坚定不移强化干部能力提升和团队建设,深化实施分级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通用与专业相结合,理论和应用双提升。员工培训坚持“四个必训”和“两个必考”,实行新进员工必训、职工转岗必训、资格晋升必训、干部提拔必训,逢学必考,逢训必考,实现培训考核全覆盖。立足生产实际和实训设施特点,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实训,设计实用课程。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逐渐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团队。
在国家各项政策及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下,鲁西集团抓住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建设智慧化工园区的战略方向,按照“园区化、集约化、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思路,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的建设,园区内5G网络已建设完成,5G工业化应用开始全面推广,依托智慧感知网络,构建了贯穿安全、环保、能源、安防、应急等多个管理维度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围绕平台建设,鲁西集团开发了安全管理系统及工艺动态安全分析系统,对重大危险源、装置安全运行、重要工艺运行指标等方面进行监管,园区内13家危化品企业“两重点一重大”纳入系统,动态、静态多参数多维度自动分析评价,实现信息化动态分级管控。实施了园区水环境3级监管,承担了生态环境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项目”,开发了环境预警功能,对大气实行四级预警,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项目获得环保部批复,成为首批国家级试点项目。
运行指挥中心利用智慧管理一体化平台驾驭园区安全生产稳定运行,企业在安全、环保、应急、设备、能源、公用工程、生产运行等分别实现“一张图”智能化管控。应急联动平台实现了应急救援中心与园区运行指挥中心、企业调度中心等多方联动,使园区的应急响应速度可以达到3分钟以内。
建设了能源管理中心,对水、电、气、汽等公共能源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充分进行跨企业间的梯级利用,实施三级计量,自主研发APC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节约能源。推动封闭化园区建设,进入园区实施人脸识别门禁,进入企业生产区,实施二道门管理进行身份验证。危化品车辆入园实施身份识别和一码通。
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与化工园区智能化管理深度融合,构建以互联互通为基础,智能化管控与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化管控平台,促进园区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实现安全、环保、运行、应急、能源等领域的智能预警与分析评价,建成“安全可控、生态环保、智能运行、创新发展”的智慧化工园区,提升园区智能化管控能力,促进园区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
(四)形成了具有鲁西特色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等业务板块融为一体的“系统当家工程”。
鲁西集团不断探索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经营模式,统筹推进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鲁西特色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等业务板块融为一体的“系统当家工程”。
从2011年至今,在销售、物流、采购等方面不断致力于信息化研究开发,鲁西电商平台—鲁西商城(的建设,开创了中国化工行业销售模式的先河,实现了园区近千万吨化工与化肥产品网上销售和结算。电商实施“集合定价”销售模式,鼓励客户参与申报价格,充分考虑了企业与客户共同的利益,确定产品价格更加贴近市场,更加公平合理,真正做到“我的产品您定价”;也最大限度规避了灰色交易,使销售业务更加公开透明。
自主开发的采购平台—鲁西采购网(),实施多种“自动定标”方式,按系统预置规则自动定标,合同付款自动排程,解除了行业内供应商普遍担心的回款问题,坚守契约精神,逐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树立了鲁西集团的信誉。2019年,在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在采购、销售、物流方面推行“系统当家工程”,逐步形成了具有鲁西集团特色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等业务板块融为一体的“系统当家工程”。
2013年8月,鲁西集团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主研发 “鲁西物流”平台,2014年6月26日正式上线运行,它以鲁西化工园区为聚集地,满足了每年1000余万吨产品配载需求,物流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派车有了较大的改变,在确保公平、公正、透明操作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车源管理、货源配载。并不断对物流业务整合,杜绝线下派车,全部实施平台化管理,通过搭建物流平台、运力平台、一码通系统,实现货源自动发布、车货自动匹配、司机自助预约、不下车自助过磅、自动进出厂等全流程、可视化交付功能.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通过定价、竞价、轮派等多模式发运,掌握物流主动权,促进降本增效。
鲁西集团以运行的各种信息化工具为基础,整合提炼原料产品上下游全生命周期信息,以“实时监控+数据报表+阶段分析报告+预警推送+移动终端”模式,呈现出每日的产、供、销、存等即时信息,形成跨平台大数据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系统,为每日采购销售定量定价提供生产运行和经营决策依据。利用自主开发的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平台,实现了财务资金、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及产供销存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管理,将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有效贯通,最终做到采购、销售、物流、财务闭环管理,做到全面系统当家,为相关方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始终坚持“环保设施先于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各类排放指标严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等理念,围绕固危废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等工作,发挥园区一体化优势,建设环保管控体系,抢抓机遇,以环保治理为抓手,稳定生产,促进经济效益提升。
一是充分利用园区优势,实施有毒有害物质零排放及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投资5亿元相继建设了硫氢化钠、氯化钙、四氯乙烯、尾气回收、焚烧、废水多效蒸发等环保装置,分别利用园区现有副产物为原料,采取不同工艺将化工尾气、危险废物反应转化为产品;积极开展环保项目建设,污泥干化、固体废物综合处置项目达产达效;鲁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硅化工分公司取得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增加了废桶、废油的处理资质,8大类、19种危险废物实现了园区内的综合处置。
二是建立污水系统三级防控体系,多措并举,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坚持“源头控制,综合利用,控制总量”原则,做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发挥园区优势,实施装置间水资源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雨水回收和水资源梯级利用工作,建立了分别以生产装置、污水处理、零排放为主体三级防控体系,将生产、生活、项目建设产生的废水逐级控管,优化污水处理和废水零排放装置的运行,为园区废水零排放提供保障。自2015年开始实施废水零排放项目建设,为确保效果,分二期建设,一期2017年6月建设完成投入运行,二期2019年6月建设完成投入运行,2020年10月份园区外排水全部关闭,并持续保持园区废水零排放。
三是提前策划实施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取得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降低锅炉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2015年9月集团提前着手实施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该项目投资3.2亿元,为集团公司自行研究、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项目,采用自行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深度氨法脱硫技术、SCR脱硝工艺、湿式电除雾除尘技术,锅炉烟气分别经四级脱硫、两级脱硝和三级除尘多级处理工艺净化后排放,2016年3月底全部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行,排放烟气中的SO2、NOx、尘含量分别达到35mg/m3、50mg/m3、5mg/m3以下的超低排放标准,为园区化工生产整体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公司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全力建设鲁西特色的智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实现了企业从化肥向化工、从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的成功转型。被国家石化联合会认定为“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和“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走出了一条“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的科学健康发展之路。现已年产化工产品1000万吨,成为国内著名的综合性化工产品制造基地。
优秀的团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第一核心竞争力。在鲁西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和选拔企业需要的好干部,持续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断储备和输入新鲜力量,为企业发展和传承提供各种重要支持和保障。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岗位锻炼相结合,让一批年轻骨干迅速成长,持续为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持续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截止到2022年底利用培训基地累计培训30万余人次。选派的代表队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等各层级大赛一等奖22次;多人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全国化工行业技术能手”、 “山东省化工行业首席技师”和“山东省化工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三)构建了贯穿安全、环保、能源、安防、应急等多个管理维度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了高标准智慧化工园区
园区智慧平台围绕全面管理提升、细化管理、服务指导园区安全生产稳定运行这条主线,从安全监管,环保监测,生产运行设备管理、能源计量,应急预警、报表自动化、大数据分析、视频智能应用等板块,细化平台功能模块,进一步提升利用智慧园区平台,驾驭园区安全生产稳定运行的能力,利用数据支撑指导安全生产、事故的预警研判,已成为服务指导园区智能化生产运营的先进工具,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四)形成了具有鲁西特色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等业务板块融为一体的“系统当家工程”。
“系统当家工程”是鲁西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和外部市场环境,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产生的,正不断总结操作方法和理论,做到“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始终随着鲁西集团的发展和外部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持续深化、优化和细化。实现了经营业务由“线下操作”到“平台操作”的转变,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协同效率 ;做到了经营业务公平、公正、透明、廉洁,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系统当家工程”最大程度的杜绝人为干预,筑牢了“不能腐”的堤坝,创出了一条廉洁经营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公平、公正、廉洁、高效运营,进一步树立了鲁西集团的信誉,扩大了鲁西品牌影响力。。
通过废水零排放装置,将装置产生的化水浓水、树脂再生水、循环水置换水、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的外排水等进一步处理,中水用于园区生产补水等措施实现园区的废水零排放,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面实现园区废水零排放的基础上,率先在行业内提出“零排放园区”建设目标,围绕固危废“吃干榨净”,实现了固危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品化,危险废物统一管理和处置,保证不出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应收尽收、应烧尽烧”的治理措施得到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并在全省推广,环保治理能力已成为园区亮点和发展优势。
将来,未来几年,鲁西集团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部署”要求,在聊城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的坚强领导下,借助中国中化的研发平台和产业链、资金链资源,充分发挥“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的产业基础优势,巩固扩大现有优势产品规模,持续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水平。坚持理性、稳健、积极的发展指导思想,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化工产业和化工工程产业规划,探讨发展新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发展高精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产品。化工产业和化工工程产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鲁西品牌影响力,全力建设一流园区,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