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尼日利亚重要经济部门,由于受各种自然、历史、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其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这严重影响了尼日利亚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时任尼日利亚总统在2002年出访中国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其发展农业领域的请求。基于此,中国政府于2003年开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尼日利亚提供农田水利、农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农业技术援助。我们认为其有以下两点成功经验:第一,国际合作是解决落后国家农业技术落后的重要途径;第二,国际合作重视提高东道国的内生发展动力。
“南南合作”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一些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展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员等方式,向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实施“粮食安全特别计划”,以提高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农业是尼日利亚重要经济部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历史、国内、国际等因素的影响,曾经是农业国并依靠农产品出口获取外汇收入的尼日利亚,如今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小农为主,基础设施差,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这严重影响了尼日利亚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2年,时任尼日利亚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总统在出访中国时看到了小型水坝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小农生计的重要作用之后,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请求,邀请中国专家帮助尼日利亚建设小水坝。经过中尼专家联合评估,发现地方的农业发展优先重点非常广泛。
因此,2003年3月,尼日利亚政府与中国政府、FAO签署了“中尼南南合作一期项目”协议,明确由中国政府组织“南南合作”专家组,在水资源管理、作物生产及多种经营(含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为尼日利亚提供技术援助。在一期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后,2008年10月,三方又签署了二期项目协议,该协议执行期5年。
中尼南南合作项目中,FAO提供中期和长期技术支持,尼日利亚政府全额出资,中国政府根据尼日利亚政府需求,分批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以传播一些在中国经过验证并证明有效的农业发展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执行由FAO驻尼代表处和驻华代表处、尼日利亚“国家粮食安全计划项目局”(NPFS)、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分别代表三方落实。
中尼南南合作项目具体执行由粮农组织驻尼代表处和驻华代表处、尼日利亚“国家粮食安全计划项目局” (NPFS)、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分别代表三方落实。
FAO提供中期和长期技术支持,尼日利亚政府全额出资,中国政府根据尼日利亚政府需求,分批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传播中国经过验证并证明有效的农业发展问题解决方案。
FAO代表东道国政府支付的月津贴总额(专家每人1500美元/月、技术员每人900美元/月)。在单方信托资金项下,尼日利亚政府存入与协议中粮农组织职责相对应的资金。
中国分19个批次向尼日利亚选派了来自国内21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的专家技术员。其中,在一期项目中,中方派出496名专家和技术员,分布在尼日利亚36个州和联邦首都地区,每人在该地区常驻两年;在二期项目中,中方派出78名专家和技术员,分布在15个州和联邦首都地区。
尼日利亚政府基于一期发现的薄弱环节,在二期项目中设立了区域多功能推广中心用于开展各种技术的培训和示范。该国六个地理行政区各设有一个中心,帮助强化该项目与尼日利亚各州和联邦当局之间的关系。其中五个中心设在农业院校,一个由当地农业发展计划管理。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员主要在以下五个专业领域开展了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工作。
一是农田水利领域。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在尼日利亚共推广水利实用技术36项(如节水灌溉、打井等),完成节水示范工程65处,灌区配套45处,拦水土坝25座,池塘14处,机井110眼,手压井40眼,发展水窖10处,促进了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二是作物集约化生产领域。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在作物集约化生产方面共推广实用技术226项(如水稻生产、果树嫁接等),取得合作成果198项。其中,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农机具、果园建设及农产品加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三是水产养殖领域。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在水产养殖领域示范推广了网箱养鱼、综合生态养殖、鱼苗繁殖及鱼病防治等实用技术50项,取得合作成果34项,使一批水产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四是畜牧生产领域。中国专家和技术员示范推广了57项畜牧实用技术,主要涉及畜禽养殖(家禽、牛、猪、小型反刍家畜、家兔等)、饲料配方的改进、家禽孵化和人工授精、牧草种植与饲料加工、疫病防治等,取得合作成果38项。
五是养蜂及其他领域。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在养蜂、竹业、食用菌、农村能源及节柴灶建设中,共推广实用技术3项,取得合作成果24项。
一是贫困人口直接参与培训。项目十年期间累计对310万人次进行了南南合作计划引进的各种技术、田间管理方法的培训。受训的生产者、加工者、商人等有组织的行业团体以及尼日利亚各州的农业部门项目官员均从项目中直接受益。
二是通过区域多功能推广中心系统性推广技术,使更多人能够采用。区域多功能推广中心将中国专家和技术员传播的技术通过培训和示范进一步扩散,使区域内的小规模经营者均能采用。
三是参加培训的人员将技能传授给身边农户。培训帮助直接参训人员学会新技术,提高单产和收入,参训人员又把学得的技能传授给身边的其他农民。如生活在尼日利亚洛科贾区域多功能推广中心的一位年轻母亲,经过中国专家培训后学会了种植和管理作物的新方法,蔬菜单产得以提高了30%,之后她又教会身边的邻居。
在项目执行的十年间,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在农田水利、农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为尼日利亚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对提高尼日利亚的农业生产能力、农户收入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FAO将中国-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誉为全球“南南合作”的样板。
1. 通过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派驻Kebbi州的专家通过指导当地农民开展水稻种植、农场规划农田管理等工作,利用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多种方式使农民掌握了技术要领,使当年的粮食产量从以往的3.3吨/公顷左右提高到了4.8吨/公顷,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农民种植面积扩大到了近一倍。
2. 引进新技术,增加小农户收入,减轻贫困程度。以水产养殖技术为例,网箱养鱼和稻田养鱼尤为成功。当地人用传统的方法下网捕鱼,但对于收获完全不可预知。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帮助区域多功能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修建了鱼苗孵化场和养鱼池,教会尼日利亚一线农技推广人员学会用竹竿、空油桶和尼龙网制作养鱼网箱的方法。这些2米乘以2米网箱使得成鱼更便于管理和收获,产量大幅提升,可在六个月内将鲶鱼养到1公斤,每次可收获价值5600美元,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在卡其纳州,农民自发组成养鱼合作社,其成员用赚的钱盖起了新房,还购买了四辆摩托车做起买卖。
1. 国际合作是解决落后国家农业技术落后的重要途径。中尼南南合作项目中,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在农田水利、农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为尼日利亚提供支持。双方的国际合作帮助尼日利亚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从而有效保障其粮食安全,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 国际合作重视提高东道国的内生发展动力。贫困人口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农业技术学习中,不仅直接参与培训,还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身边人,在学习、增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内生发展能力。而且,中尼南南合作项目中,中方示范项目传播的技术、开展的各项能力建设已经在尼日利亚落地生根,广泛传播,有利于尼日利亚农业领域的长效发展,增强国家的内生发展动力。
注:本文摘选自“南南合作减贫案例库”,本案例由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提交,入选“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媒重磅爆料:“北溪”爆炸案由乌克兰策划,泽连斯基批准了该计划!后被美国要求撤销,但扎卢日内仍推进了行动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解读新教材!8月22日9点直播,课改中国行(英语)走进大理!共研数字化赋能初中英语教学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