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规则:两个类别,每个类别最多3票,至少1票,即为有效票;每人每天限投一次。
最终结果将于5月22日在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 智慧医疗专场揭晓,敬请期待!
作为国家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试点单位,厦门市卫计委积极推进电子健康卡建设。以信息化推进智慧医疗为目标,通过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身份认证服务,消除“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堵点问题,“激活”了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实现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同时,以创新为驱动力优化就医流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展健康卡应用场景,使群众就医“少跑路”“不跑路”“就近跑”。厦门市被国家卫健委评定为全国首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城市。
厦门市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按照统一规划,将全部实现升级“电子健康卡”受理环境,目前已完成全市14家公立医院和39家基层社区的应用建设,并完成电子健康卡在医院全流程就诊、医保商保移动结算、个人健康档案共享开放、移动家庭签约等场景的丰富应用。市民无论是在各大型医疗机构,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通过出示电子健康卡二维码,进行扫码就医,贯穿签到、拿药、缴费、查报告等整个就诊环节。
新用户则可在线注册申领健康卡,对于已办理就诊卡的患者可通过点击升级通知一键升级为健康卡。未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号就诊卡将全部升级为健康卡,市民可跨区域免注册,即享线上就医服务。除了微信公众号,居民也可在收费窗口及自助服务终端,使用身份证、社保卡(或市民健康卡)刷卡验证身份后进行电子健康卡申领。
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是健康卡虚拟化的核心系统,可实现全国、省域或市级区域范围内居民信息统一识别,身份证、社保卡、就诊卡等标识证的统一注册管理,通过主索引ID进行唯一性标识。
通过构建统一支付结算信息通道,依托电子健康卡,打通各类银行、医保支付、第三方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有效地缩短付款结算过程时长。
以电子健康卡为索引,实现区域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采集、消息传输等多种需求,完成数据的采集、交换与共享。为更深层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医联体与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应用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或医联体信息平台为基础,面向各级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双向转诊、医技协同、慢性病管理、监管决策等。
相比传统医院办卡流程,电子健康卡将实体卡虚拟化,既降低了窗口人工成本,又节省了后台维护成本,帮助医院有效缩减开支。对居民而言,电子卡不易丢失,也省去了保管实体卡的麻烦。
以往由于存在实名就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医生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电子居民健康卡的推行,规范了居民身份信息认证流程,有效推动了就诊实名制,提高了医生诊疗效率,遏制了黄牛。
各级医疗机构“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情况长期存在,数据的一致性和互联互通面临很大的挑战。电子健康卡实现了居民跨区域、跨平台的统一身份识别、健康医疗信息共享的索引载体功能。居民就诊时,医生可以快速调取其在各个医院的过往病历,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就诊卡使用场景单一,只实现了诊疗服务的覆盖。电子健康卡在满足就医功能的同时,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应用能力支撑,集合了孕产妇儿童计免预约、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长处方续方等多项便捷应用,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个性化、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过去患者到医院,排队挂号、就诊、取药……往往要耗上一整天,“三长一短”的问题常被诟病。基于电子健康卡,厦门市不仅实现了覆盖就医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务,还在移动支付环节积极创新,成为全省首家使用微信,实现门诊医保自费移动支付的城市。患者在医生开处方后,可随时随地进行移动结算支付,最大程度节省就诊时间,提高医疗机构患者流动速度。
打通体系内外卡种融合,实现电子健康卡与市民卡、医保卡的多卡合一,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居民持卡量,避免携带五花八门、使用不便的各类实体就诊卡。
实现所有互联网公众服务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整合,以及所有接入公共服务的多卡统一赋权,只需在注册健康卡过程中完成一次身份认证,即可通过授权方式,让患者实现不同公众号的就诊体验。
基于“多码聚合”创新机制实现健康二维码、医保结算码、支付二维码等多码融合应用,支持多渠道支付,多渠道结算,多卡一卡通,院内多点结算。方便居民享受医院就诊、医保结算、移动支付等“一站式”便捷就医服务。
场景应用丰富,除了院内全流程就诊,还可基于电子健康卡实现家庭签约及公共卫生的全流程服务,包括移动签约、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慢病续方等惠民应用,有效提升家庭签约快捷性,创新家医签约服务内容,促进区域医联体一体化协作,推进分级诊疗。
通过电子健康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身份认证服务,实现个人精准信息的准确采集,推进实名制就医,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度,避免医疗服务“张冠李戴”,同时提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完整性,解决了原有医院临时卡患者身份不明确,导致信息无法和区域健康档案实现联通共享的问题。
以电子健康卡为索引,搭建了全国首个“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为厦门市95%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全方位、全周期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约450万份),每月机构间共享健康档案20万人次以上,有效实现患者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建立了全市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协作信息化平台,通过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实现患者不动、标本动、信息动,签约居民获得感持续改善。
在移动支付方面,通过医疗统一支付平台,市民可通过手机、自助机,使用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费用自助结算,14家大型公立医院及39家基层社区均已完成门诊费用诊间移动支付功能改造。据测算,患者通过手机支付,将排队等候缴费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二。
居民电子健康卡作为厦门智慧医疗体系的核心基础与纽带,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相互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为区域医疗协同一体化的协作方式与合作层次带来全方位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便民惠民,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使市民健康更有保障、城市发展更可持续。
2018年5月,厦门市被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评定为全国首家地级市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的城市。
厦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被中宣部作为健康领域唯一案例,在党的十九大献礼片-“辉煌中国”、“厉害了,我的国”等专题报道中作为国家医改重大成果进展展播。
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厦门市智慧医疗建设情况的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为满意。
《健康报》、《海西晨报》、《海峡导报》、《厦门晚报》、《厦门日报》、《厦门广电》等大量媒体报道先后报道了“厦门模式”。
厦门市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及产业园试点城市,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进行继续探索,对现有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引入分布式集群与开放理念,实现技术架构的整合与优化,构建全新技术架构下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并进行基础业务的整合和业务应用的扩展。
完成全民健康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实现跨行业机构的共享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与人健康有关的数据融合汇聚,整合行业内和行业外的健康数据资源,为跨行业的健康数据共享,实现个人健康数据的全方位社会整合奠定基础,为患者提供更方便的就医服务,为自我健康管理提供支持,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健康档案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管理为基础,形成儿童管理、孕产妇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多种专题化的管理方案,建设检验检查、药品等知识库,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方法,提供个人健康画像、全生命周期健康视图、家庭关系图谱、健康提醒、就医推荐等多种个性化服务,结合医学、信息学、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技术而研发的患者疾病诊疗模型,来有效支持各场景应用;同时推进居民健康信息跨机构、跨区域、跨业务的互联互通,以及跨机构、跨行业的应用融合。
全域智能导诊平台将在厦门市已经完成的如门诊、计划免疫、检查、体检、床位、日间手术预约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健康档案、地图导航,智能推荐适合医生、合适的时间、智能规划路线、缩短就诊等待时间。
电子服务券是一种承载健康服务优惠信息的卡券,可通过对电子券的优惠形式、优惠金额、适用范围和有效期等的设置,实现电子券的发放和使用,从而让居民享受到跟多获得感。患者可以使用电子服务券到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健康服务,包括体检、门诊、住院、健康咨询、健康随访等。持有电子健康服务券的居民可对享受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评价,卫计委可通过服务券的使用效果组织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与评价。提升基层卫生科学管理水平,推动有序就医格局形成。
对居民在医疗卫生领域内的行为进行指标量化,当累积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可享受对应的服务或奖励。通过电子健康卡为医疗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信用好的患者可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实现真正的“先诊疗后付费”。
针对电子健康卡的标准规范进一步升级,使用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技术,在贯通人索引、证索引、卡索引、生物特征索引的基础上,建设动态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人、证、卡、生物特征索引信息库,并与电子健康档案相结合,形成有科研价值的病种特征库,为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提供支持。同时,利用人脸识别来解决同一人持不同身份证件就诊的多证合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