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有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阅读文章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美债飙到50万亿,耶伦这次又要访华了,你以为她是来求中国增持美债吗?恐怕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中美经济博弈的焦点早就不再是国债,而是产业链的拉锯战,这背后还有一场更大的算盘。
随着美国国债突破35万亿美元并预计将达到50万亿,美债危机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大家可能以为美国派高级官员频繁访华是为了让中国增持美债,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当前美国国债结构里,外国持有的美债份额占比并不高,仅约20%,其中日本和英国的占比最大。中国目前持有约7000亿美元的美债,经过十多年的减持,规模比2013年1.3万亿的高峰期减少了一半以上。而在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和富豪们才是真正的美债“股东”,占据了90%的份额。
这次耶伦访华,恐怕并不是来求中国帮忙兜售美债,而是另有图谋。随着中国制造业崛起,美国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尤其在光伏、制造业等领域,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强,导致美国的行业巨头接连破产。耶伦此行的真正焦虑,恐怕是在这场全球经济博弈中,美国无法与中国抗衡。
美国又来“聊聊”美债了,真是老调重弹。美债这个问题年年说,次次都悬在全球经济头上,像个不定时炸弹。而这次耶伦的再访,表面上看似乎是和中国谈国债的事,实际上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焦虑。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国债构成,到底谁在买单。
大家都以为美债是全球投资者在买单,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肯定是被“绑架”买了不少美国债券。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海外持有的美债只占美国国债总额的20%左右,其中中国不过持有7000亿,连美国国内富豪们的一根小拇指都不算。真正的债主是谁?那些犹太财团、大资本家、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和养老基金,这才是美债的真正主人翁。国内的资本家占据了90%的国债份额,控制着美国的金融命脉。
至于耶伦访华,说是为了中国继续增持美债,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言不由衷。中国从2013年开始持续减持美债,背后是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考量,也是对中美关系变化的清醒认知。从合作到竞争,从战略伙伴到战略对手,中国对美债的态度早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指望中国再大幅增持美债,简直是痴心妄想。
那么,耶伦此行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自从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中国在制造业、光伏等行业迅速崛起,不仅挤压了美国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还让美国的产业链条频频断裂。尤其是光伏行业,今年9月美国光伏龙头SunPower申请破产,成为美国产业危机的缩影。从最高57美元的股价跌到如今9美分的尴尬局面,美国的制造业真的撑不住了。而这背后,是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的强势崛起。
光伏行业只是冰山一角。更可怕的是中国制造业全面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造船业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70%以上,中国盾构机的价格让欧洲同行瑟瑟发抖,市场份额几乎全被中国企业吃下。美国人喊了这么多年“制造业回流”,结果自家企业纷纷倒闭,中国的商品却遍布全球。这才是耶伦真正坐立不安的地方。
有钱就牛气?未必!你得有东西可以买才行。美国现在还能靠美元霸权买中国的商品,可中国如果彻底完成产能升级,美国拿着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你买芯片?中国自己能造。你买天然气?俄罗斯已经敞开供应。你买牛肉?阿根廷和巴西的便宜得多。这时候,美元还有什么用?就像光伏企业倒闭的那一刻,美国的底气在逐渐被掏空。
耶伦来华,说穿了就是想告诉中国:“你们别卷了,别再把东西卖到全世界了,还是自己国内消化点产能吧!”你看,美国都快不行了,可中国制造业还是在“卷”得欢,搞得全球产业链天翻地覆。而中美博弈的核心,早已从单纯的经济话题,转移到了产业链的生死存亡。美国通过一轮轮的经济衰退和贸易壁垒,试图限制中国商品走向全球,想把世界市场缩小来应对中国制造的强势冲击。
问题是,中国早有对策。国际循环、国内循环、制造业升级,这“三管齐下”是中国的杀手锏。未来世界的强者,不再是那些掌握货币霸权的国家,而是那些能生产出优质商品的国家。美债不过是表面文章,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控制全球产业链,谁能在未来的制造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美之间的博弈,并不是单纯的敌对关系。双方都明白,赤膊上阵的热战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哪怕是在竞争中对抗,彼此也绝不会轻易撕破脸。毕竟,未来的战争早已从战场转移到了生产线上。这场博弈注定会是一场长久的较量,胜负远未揭晓。
那么最后我想问:美债的问题真的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吗?还是说这场中美较量的真正焦点,早已转移到了制造业和全球产业链的争夺?对此你怎么看?